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
木渎镇位于苏州市西南郊,太湖之滨,灵岩、天平、狮山、横山、尧峰等吴中名山拱列四周,胥江、木光河于此交汇,紧靠沪宁高速公路、312国道河京杭大运河。
历史下的木渎镇
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
木渎是与苏州同龄的水乡古镇,迄今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。相传春秋末年,吴王夫差大兴土木,在灵岩山建筑“馆娃宫”,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,聚材三年,“积木塞渎”,木渎由此得名。
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
商末,木渎属“勾吴”国。同时,先后成为吴、越、楚三诸侯国辖地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,秦以吴国故都设立吴县,木渎隶吴县。汉、唐时代,苏州、吴郡经数度互改,但木渎均属吴县辖地。据《元丰九域志》载:“北宋设木渎镇,属吴县,镇以渎名”。元代沿袭旧制。名为吴县六镇之一。明、清皆置木渎巡检司,设官分治。清雍正年间,木渎镇属吴县长寿乡。清乾隆十一年(1746),置巡司省,同年移吴县县丞驻此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七月,实行地方自治。
木渎镇风貌
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
木渎历来是江南著名古镇,具有2500余年的悠久历史,至明清时期已是“江南鱼米之乡,工农合聚之镇,商贾云集之所,物资集散之处,人文荟萃之地,风景旅游之区。”清康熙三下江南,乾隆六次南巡,都曾在木渎建造行宫。历代迁客骚人,纷至游历,在木渎留下了不可胜数的佳话轶事。木渎现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,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,文物古建筑面积达30006平方米,山塘街、南街、西街、下沙、下塘等古街长度达5545米。
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
木渎长期形成的水乡习俗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民俗民风颇具特色。节庆习俗多姿多彩,如“庙场讯”、“猛将会”、“朱墅庙会”等,规模盛大,届时万人空巷,壮观非凡。水乡沃土物产丰富,食俗丰富。如四月初八吃乌米饭,新年吃年节酒,元宵节吃圆子,二月初二吃撑腰糕,清明节食青团子,立夏日食酒酿、粽子、青蚕豆、咸鸭蛋、端午节吃粽子、中秋节吃月饼和桂花糖芋艿、重阳节吃重阳糕、冬至日吃团子、饮冬酿酒、腊月初八吃腊八粥、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全家吃谢灶团子、除夕吃年夜饭等。
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
清代乾隆年间创建的石家饭店以名肴“巴肺肠”饮誉四方,“天下第一菜”、“三虾豆腐”、“酱方肉”让人赞口不绝。曾被列为宫廷御膳点心的乾生元枣泥麻饼,远销港澳。选房习俗有请风水先生选址定位定向、破土动工前祭拜太岁和土地、上梁时悬挂红绿布条和吉祥图案、字样。抛梁时边唱“抛梁歌”,边将馒头、糕、粮果、铜钱向下抛散。婚俗有提亲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迎亲、暖床、铺床、闹房等习俗。
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
木渎历来就是江南鱼米之乡、富庶之地,农耕、栽桑养蚕、捕鱼、商业等活动历史悠久。木渎又是手工艺品之乡,历史上有塑绘袁遇昌、银器朱碧山、琢玉陆子冈、刺绣沈寿等名家高手,生产的丝绸、双面绣、红木雕件、澄泥砚、书画、石雕等工艺品享有盛誉。
本文来自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参考!不代表趣推蛙立场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/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t420630@163.com进行反馈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