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李白和高适曾经好的不得了,为何后来几乎决裂了呢?
让我们先把时间回到大唐天宝三年,三个撑起了后来唐诗半壁江山的人碰到了一起:李白,43岁,这个时候因为不想摧眉折腰事权贵,拿着唐玄宗给的失业补偿金四处溜达,杜甫,32岁,没考上进士,从小满脸苦瓜相,不知前路如何,还有一个就是高适,时年40岁,也没考上进士,大龄失业高质量男性。
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“美颜”
那李白杜甫高适,三个中年失业男性聚在一起能干些什么呢?组团旅游:喝酒、登高、写诗(吹牛,主要成分商业互吹)非常快活,这也是杜甫这个苦逼男一生中难得的潇洒时光。这个时候,高适和李白年龄相仿,也更加的投机,他们好到什么程度?用当时的第三者杜甫的话来形容就是“醉眠秋共被,携手同日行”,用我们现在人的话来说就是“好基友,一被子”,他们甚至白天手牵手一起赶路,这让杜甫看了略有些不适。
而高适发的朋友圈更是腻歪,“李侯怀英雄,肮脏乃天资”。这里的肮脏跟我们现在的肮脏是不一样的意思,读音念kang zang ,第三声,意思是刚正不屈的意思,高适这就是在赤裸裸的夸赞李白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,这让李白很是享受。
但是十几年后,李白因为给叛乱的永王李璘写了檄文,也就是给他负责了文宣工作,等于是叛乱集团的文宣头目,被判了颠覆罪,得蹲大狱。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已经在朝中当淮南节度使的高适,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员,于是他信心满满地发了私信给高适,“高司令,兄弟我一时糊涂,接手了永王的文宣工作,现在要被判了,能否拉兄弟一把?”谁曾想,李白组织完这段文字,信心满满点了发送之后,马上看到了一个红色的感叹号,被拉黑了!他写信发邮件给高适,都被拒收,于是李白与高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。
那高适是因为自己发达了就看不起落魄的李白吗?
非也,这从高适对待杜甫的态度上就能看出高适不是这样的人。高适在四川成都当官的时候,杜甫都是靠着高适的接济度日,杜甫有诗云 “故人供禄米,邻舍与园蔬”,这里面故人就指的是高适。高适因工作调动离开成都,杜甫是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,有诗为证“天涯春色催迟暮,别泪遥添锦水波”。
其实这要跟高适的人生遭遇有关,高适从小家道中落,经常需要亲戚的接济,遭受亲戚的白眼,直到46岁才考上进士,当了个县公安局长,后辞官,50岁从军,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唐代,50岁几乎可能是一个人的生命终点。
高适从军后遇到了名将哥舒翰,是他人生中的贵人。53岁,高适被唐肃宗李亨看中,任命为淮南节度使,而他当时负责的就是讨伐永王的叛乱。
你说你李白糊不糊涂?你一个叛军集团的主要成员,战败向负责平叛的军qu司lin员求救,换成是谁都不会理他的,自己选择了政z投机失败,还想把别人拉下水?这说明什么,说明李白根本就是一个任性且没有政z智慧的人。
诗人余光中就曾经说过,他要是去旅游,才不会跟李白一起,因为李白这个人当朋友,太不靠谱,路上只顾自己的潇洒开心。
所以,高适这种踏踏实实从底层奋斗上来的人,与李白本就是两类人,终究是会和李白分道扬镳的,倒是苦哈哈的杜甫与他还有些共鸣,这与人品无关。高适秉承着人生就要奋斗的原则在推进着他自己的人生,是个非常理性的人,所以,他在唐朝的诗人当中是唯一被封侯的人,死后也获得了“忠”的谥号。
可见,高适并不算一个纯粹的诗人,他是一个优秀的政z家、军事家,写诗只是一个爱好而已,但他能写出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”这种千古名句,就足见他的才华。李白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,若没有这么多的名诗流传,他恐怕早就湮没在大唐浩如烟海的诗人当中了。
本文来自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参考!不代表趣推蛙立场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/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t420630@163.com进行反馈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